(本文轉載自科學月刊: https://www.scimonth.com.tw/archives/10955)
作者: 徐丞志/臺大化學系副教授、雷文虎克生物技術創辦人兼執行長;現任臺灣質譜學學會理事,專長為分析化學與生醫質譜。
如果你還沒有聽過大名鼎鼎的「瘦瘦筆」善纖達(Saxenda),那你就真的落伍了!全球生技產業與資本市場,近幾年瘋狂地追逐類似善纖達的減重藥物。舉幾個近期的新聞標題
•〈工商時報〉(2023年5月25日):「研發該針劑的丹麥藥廠諾和諾德(Novo Nordisk)股價近半年飆漲40%,市值衝上326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藥廠。」
•《今周刊》(2023年12月13日):「根據花旗分析師預測,至2035年,減重藥的年營收可望達710億美元,巴克萊更看好達1000億美元。」
接下來就讓我們介紹一下這些創造了大量話題、製藥界最明星的「類升糖素胜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吧!
協助身體降血糖GLP-1的功能與應用
瘦瘦筆雖然長得有點像胰島素注射筆,但實際上卻是學名為利拉魯肽(liraglutide)的多肽藥物,也是GLP-1的化學修飾類似物。
GLP-1是一種由腸道特定細胞(L細胞)所分泌的多肽荷爾蒙腸泌素(incretin)。在進食後,GLP-1能促進胰島素分泌以調節血糖濃度。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可誘導L細胞分泌GLP-1,接著經由血液運送GLP-1到胰臟,進而刺激胰島素分泌、抑制升糖素(glucagon)的濃度,以降低血糖。以上機制是GLP-1在醫學領域最初被了解的功能,因此一開始開發出來的GLP-1藥物主要被應用於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這類藥物又稱為GLP-1受體促效劑(GLP-1 receptor agonist)。
然而,GLP-1的半衰期很短、大約只有兩分鐘,主因是它會被體內普遍存在的DPP4(dipeptidyl peptidase-4)酵素分解,避免身體累積過多的GLP-1而影響其他重要的生理機能。如果我們合成與身體分泌的內源GLP-1一模一樣的多肽,下場就會跟內源性的GLP-1多肽一樣,在血液中撐不到兩分鐘就被體內酵素降解,因此不能作為藥物使用。因此如何以化學修飾的方法改造GLP-1,製造出有相同功能、可以在身體長時間作用的藥物,成為利用GLP-1控制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或是抑制食慾的重要課題。
由丹麥諾和諾德藥廠推出的利拉魯肽,針對人類GLP-1的胺基酸序列做了少部分的修改或修飾。在研發過程中,科學家首先須確定哪些位置碰不得,不能失去藥物與細胞上對應的受體之間的親和性,但也不能擁有太高的親和性,反而阻礙了GLP-1執行任務而變成拮抗劑;然後再開始脂肪化可以更動的位置,延長多肽血液循環時間。脂肪酸除了稍稍增加被降解的立體障礙,更會將脂肪化後的多肽與白蛋白緊密結合。因此在身體內被降解一半的時間變長,並可以在血中緩慢釋放。
被脂肪修飾過的liraglutide與人類的GLP-1胺基酸序列仍有約97%相似度,但它在身體內被DPP4酵素降解的時間,卻從原本內源性GLP-1的兩分鐘,大幅增加到13小時。而更新版本的GLP-1多肽類似物Ozempic(學名為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更是將被降解一半的時間再延長到一周,因此semaglutide也被核准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
GLP-1與減重的關係
GLP-1受體除了分布在胰臟,也出現於胃、中樞神經系統,在此處的GLP-1受體接受刺激,具有延緩胃的排空速度、抑制食慾並增加飽足感的作用,這樣的特性也被藥廠應用於減肥藥的開發。在一項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中發現到,接受liraglutide治療的受試者,一年平均減重約八公斤,而對照組只減輕約三公斤。經由統計分析,證明了liraglutide的減重效果,更使它一下子成為全球醫藥界的當紅炸子雞,現階段大部分施打liraglutide的人並不是為了治療第二型糖尿病,僅是單純為了減重。
儘管瘦瘦筆被稱為減肥神藥,然而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也存在副作用,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噁心、想吐、腹瀉。產生這些副作用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中樞神精系統受到過度刺激。因此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治療的病患,生活品質還是可能會受影響,而藉此成功減重也並非一勞永逸,在停藥後有可能會復胖。
(Photo: Adobe Stock)
減少副作用,從腸道菌下手?
近年來的研究已經證明,腸道菌相與許多疾病的發生具有相關性,包括前兩段提及的糖尿病及肥胖症。GLP-1是從腸道細胞所分泌,腸道菌生活在腸胃道,當然也會影響GLP-1的分泌。目前已知腸道菌會製造出許多促進GLP-1分泌的小分子代謝物,像是短鏈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例如乙酸、丙酸、丁酸等次級膽酸(secondary bile acid),以及色胺酸代謝物(tryptophan metabolites)。除了這些小分子代謝物,有的腸道菌也會分泌特定的胜肽,刺激腸道L細胞分泌GLP-1。
此外,目前最被高度關注的次世代益生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已於動物實驗證明可改善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並促進腸道屏障功能。在2021年有一項研究發現,AKK也會促進GLP-1的分泌。給予肥胖小鼠AKK活菌14週後,在每日攝食AKK活菌的小鼠血液中,經飲用糖水所誘導的GLP-1濃度比沒有攝取AKK活菌的小鼠來得高。有攝取AKK活菌的肥胖小鼠,體重比沒有攝食AKK活菌的小鼠來得輕,血糖調控表現也較佳。在此研究中發現到,AKK會分泌一段被命名為P9的胜肽,P9胜肽除了可以刺激L細胞分泌GLP-1之外,還可降低肥胖小鼠的體重及改善血糖調節。
雖然尚需更多的臨床試驗證明,但目前世界各國團隊的研究顯示,從腸道分泌的內源性GLP-1結構較為「天然」,不像GLP-1受體促效劑可在體內存在這麼久。因此有人提出,透過改變腸道菌相促進GLP-1的分泌,有機會降低像是噁心、想吐、腹瀉等副作用的出現。此外,國外已經有廠商結合多種益生菌,包括會產生P9及丙酸的AKK、會產生丁酸的Clostridium butyricum與Bifidobacterium infantis,推出了宣稱可增加GLP-1分泌的益生菌產品。
GLP-1產品的未來發展趨勢
現今,除了GLP-1受體促效劑,也有團隊正在開發結合其他腸泌素受體促效劑的減重療法。目前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GLP-1受體促效劑搭配其他腸泌素促效劑的減重效果更佳,例如禮來(Eli Lilly)藥廠推出單一分子可活化GLP-1受體與胃抑制胜肽(gastric inhibitory polypeptide, GIP)受體的替爾泊肽(trizepatide)。但是,trizepatide也與其他GLP-1受體促效劑一樣,常見的副作用有噁心、腹瀉及消化不良。許多這類改造過後的「非天然」GLP-1,因為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案例,而逐漸失去了大眾關注的目光。
與此同時,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腸道菌可以促進腸道內天然的GLP-1及其他腸泌素,例如GIP的分泌,這也暗示了若能改變腸道菌相,將有機會打造所謂的「易瘦體質」使減重效果更持久,並且使病患免於忍受使用藥物減重那些讓人不舒服的副作用。
腸道健康,人就健康。讓我們期待科學的不斷進步,讓人類有一天都能「腸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