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時間的主人:拿回生活主導權,決定生活節奏

初識的朋友如果是先看過我的 IG,最常問我的是「這麼忙怎麼有空做便當」,我常常只是微笑不知道怎麼說明,因為每個人的「可支配時間」並不相同啊!因此我在自己的書裡《吃出影響力》中有個章節是談到關於如何分割做飯時間,儘可能在煮好一鍋飯(30-40 分鐘)之間,把晚餐做完的方式,在過去的演講中,這個章節也很受大家喜歡,可見大部分的人還是很想為自己做飯的。

我自己經歷過帶著孩子外食的生活,其實晚餐外食更花費時間,例如交通時間、等待位置時間、上菜時間,至少兩個小時跑不掉,也有太多時間掌控的不確定性。寶貴的週間晚上,雙薪家庭的父母可以在六點接到孩子已經是非常有效率的,晚上六點到八點堪稱親子的黃金時間,這時候孩子要洗澡、吃飯、寫功課、父母的家事與公事跑不掉,有效率地做完功課後孩子可以看書、放鬆、或是自己的才藝練習時間,父母也可以有自己的運動或是放鬆時光,跟孩子說說話、簽完聯絡簿後就能早早準時地九點上床睡覺,因此花費兩個多小時在外面吃飯上是很不經濟的事。

因此整個時間上的規劃常發生在晚餐之後或是週末,例如採買。計劃性的採買是家裡是否能順利出餐的關鍵,如果可以把每天晚餐的菜單規劃出來,主菜可以是豬牛海鮮輪流、副菜是雞蛋或豆製品輪流搭配菇類、瓜類、根莖類蔬菜,最後蔬菜則是以當季最便宜的葉菜類搭配顏色(綠色或淺色)有空的時候我上市場或超市買,當作活動散心的一部分,沒空的時候我使用生鮮食材電商送到家。規劃採買的同時,心中早有預計製作的菜式與工作流程規劃,在廚房工作的時候就是進入到心流程序了。

整體來說,如果六點到家、七點開飯,這當中40 分鐘的晚餐製備含清潔整理是很夠用的,爸爸或媽媽備餐的時候孩子可以先寫功課或是洗澡,如果功課寫完了也可以幫忙摘菜、洗米,跟爸媽說一下今天發生的開心與悲傷,因為要吃飯,所以大家都得動手整理餐桌、盛飯,收拾碗筷,疫情後深深體會用餐環境還是自家的自在舒適,不管今天過得順利與否,都在晚餐時間放下了。

我比較常使用的是生鮮蔬菜與肉類的外送、也會跟地方商家團購蔬菜和雞蛋,回家的時候順路領回;真的來不及的時候也會有這種非常快速的水餃與蔬菜、味噌湯的組合,或是家裡冰箱常備自製炸醬,快速下麵、燙青菜與水波蛋的組合。也有人問我會不會使用餐食外送服務,有用過但至今沒超過五次,大部分都是特殊情況,例如家裡冷氣維修從下午到了晚餐時間,雖然沒有一定要供餐,但我算好時間分別叫了便當和飲料給師傅們,讓他們離開時可以熱熱地帶走便當。外送餐食對我而言還是需要等待、花費更多的金錢、製造更多的垃圾,而且該熱的菜不熱、該涼的菜(壽司、沙拉)也走味。非不得已,我鮮少使用。

能夠為自己製備一餐看起來只是「煮飯的能力」,但我看來,這後面更需要「掌握時間」、「規劃工作進度」、「有紀律地專案管理」的隱藏能力。

為自己煮飯是拿回生活主導權的開始,踩在自己的生活節奏在才能有餘裕鬆快。

如果想看更多,歡迎前往追蹤 吃出影響力-營養系劉沁瑜老師 FB 喔!

Doctor Liou 2
劉沁瑜教授

劉沁瑜老師是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的教授,她在臨床營養學和實證營養學領域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劉老師不但是台灣營養學會會員代表,同時她也積極參與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的發表及審查,在營養科學界擁有廣泛的影響力。此外,劉老師的研究不僅限於傳統營養學,更擴展到生成式 AI 營養教育系統的開發,致力於將創新技術要用在精準營養的普及化。透過劉老師的文字,能讓您了解如何將最新、最正確的健康知識套用在日常生活中飲食和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