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不是防腐除菌箱!健康飲食的冰箱管理三要點 (上)

以往在醫院工作,我們是大量供餐的團體膳食管理,每天經手的大型冰箱有數十個、「冰房間」(cool room)好幾個,食材的使用不是用「拿」的,而是用搬的。每個層架上都依照菜單規劃,放置固定進貨的食材,冷凍肉品、海鮮、蔬菜、即食食品的冷凍區、生鮮蔬菜水果的冷藏區、清洗過的清潔冷藏區、水果區、熟食區,都依照「保存期限、進貨時間、衛生安全、避免交叉汙染」等原則在管理,每天三班工作人員做著溫度監控、每週定期整理、每月定期清洗。

冰箱是廚房的命脈,影響著食材存放的安全和新鮮。我們這麼嚴謹地管理冰箱,主要是因為冰箱連動著上游的菜單開立、採購、進貨和驗收,也影響著下游的製備與供餐品質。

很多人對冰箱有高度的期待,以為冰箱是一個「食物放進去都不會壞」、「無限期保存食物」的神奇盒子,其實冰箱就只是在已開發國家中的一個低溫保存食物的技術,利用低溫的原理、降低細菌生長的速率,進而降低食物腐壞的速度。溫度是掌控細菌生長的主要關鍵,細菌最喜歡的生長溫度環境如下圖,因此冰箱的冷藏溫度多控制在攝氏 1∼5 度、冷凍庫在-18 度以下,就是這個道理。

Refrigerator Info 1

移除了對冰箱神話的幻想、過度的期待,我們必須對冰箱有所管理,因為我們食用冰箱裡存放的食物,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冰箱有新鮮健康的蔬菜、水果、海鮮、豆製品,我們取用、烹煮、食用,身體就會是健康的;如果冰箱的食物過期腐敗或都存放加工品、飲料、零食,要身體不生病也很難。

文章出處:《吃出影響力:營養學家的飲食觀點與餐桌素養》

如果想看更多,歡迎前往追蹤 吃出影響力-營養系劉沁瑜老師 FB 喔!

Doctor Liou 2
劉沁瑜教授

劉沁瑜老師是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的教授,她在臨床營養學和實證營養學領域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劉老師不但是台灣營養學會會員代表,同時她也積極參與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的發表及審查,在營養科學界擁有廣泛的影響力。此外,劉老師的研究不僅限於傳統營養學,更擴展到生成式 AI 營養教育系統的開發,致力於將創新技術要用在精準營養的普及化。透過劉老師的文字,能讓您了解如何將最新、最正確的健康知識套用在日常生活中飲食和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