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去運動,晚餐應該如何吃才健康不發胖?

體重控制有許多層面,包括飲食法、身體活動、行為療法、合併療法、藥物與手術治療。在行為療法其中有一項稱為刺激控制,我覺得很有趣。

以前門診有個年輕女孩,二十幾歲的運動樣貌,但是體重稍微過重,自己上健身房運動外,飲食一直控制不下,所以趁晚上的夜診跑來找我。這女孩很積極啊,但最大的苦惱就是每天都要走過長長的夜市才能到家,平常日還好,遇到從健身房回家的那兩天,晚上十點正是吃宵夜的好時光,加上運動完之後很辛苦啊,就是很想犒賞自己。

對一般狀況而言,盡量避免讓自己暴露在危險的區域(各式美食餐廳、夜市、排隊名店、吃到飽、電影院的爆米花套餐……)是首要步驟,移除外送外賣的 APP 也是很重要的刺激管理(免得老是有訊息說外送優惠啊,搞得不想吃也被提醒說是不是要吃看看)。

這個案每天要回家避不了夜市這條路,在這麼多美食的刺激與誘惑下要全身而退,如何控制與管理是需要學習的。

診間裡主要兩個討論:

餐後至少一個小時之後再運動,盡可能別太油膩(炸物、高脂肉類),消化與胃排空太慢,容易使得運動期間導致腸胃消化不良;運動前的餐食應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成年女性大約 400 大卡、男性大約 600 大卡。

有均衡的正餐,晚間運動後不見得需要吃宵夜,不過可以在超商買到水果、地瓜、豆漿、鮮乳、希臘優酪、雞肉沙拉或蛋沙拉類的輕食,都是很好的選擇。

運動前來不及用餐,可以簡單喝個 250 cc(成年女性)~500 cc(成年男性)有糖豆漿或堅果飲、燕麥飲,讓運動期間不至於肝糖耗盡甚至耗損肌肉蛋白質;運動後血液循環較多仍停留在四肢、接下來也靠近睡眠時間,因此依舊不建議吃得太過厚重油膩。

夜市裡相對好消化的海鮮粥、雞肉麵線,搭配蔬菜潤餅捲或滷味攤的高麗菜、海帶、木耳、金針菇這些,或是清湯麵搭配嘴邊肉、鯊魚煙、滷豆腐、豆干豆皮和燙青菜、小黃瓜、拌大頭菜類的小菜,也可以是相對均衡豐富的宵夜場晚餐。蛋白質搭配碳水化合物與蔬菜的組合有助於肌肉修復和能量恢復。

從生活中切入,試著在危險的區域中找到比較健康的食物不只是求生的本能,還需要學習食品科學和營養科學,這是我在診間的責任。

另外,陪伴與鼓勵她走過這段路,讓她能夠面對自己的身形、發現問題、處理、並與自己深度對話,了解付出後的預期回饋,然後能夠恆常維持。

能傾聽自己,就越能刺激控制,自己與自己如影隨行,然後反應在自己的真實身形上。

如果想看更多,歡迎前往追蹤 吃出影響力-營養系劉沁瑜老師 FB 喔!

Doctor Liou 2
劉沁瑜教授

劉沁瑜老師是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的教授,她在臨床營養學和實證營養學領域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劉老師不但是台灣營養學會會員代表,同時她也積極參與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的發表及審查,在營養科學界擁有廣泛的影響力。此外,劉老師的研究不僅限於傳統營養學,更擴展到生成式 AI 營養教育系統的開發,致力於將創新技術要用在精準營養的普及化。透過劉老師的文字,能讓您了解如何將最新、最正確的健康知識套用在日常生活中飲食和健康管理。